從長遠角度來看,人類對地球發生的事情,那些表面上為地球發生的事情并不重要。對地球來說,長遠角度才是重要的。必須以地質時期來考慮地球的過去。
——羅伯特·勞夫林
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發表于《美國學者》
最初,并沒有人在意這些自然災難,
當你在電視機面前,
和小曦一樣一邊嗑著瓜子,
一邊淡淡地想,那些新聞里的事情,
明明都和自己隔得好遠。
例如,那不過是遙遠澳洲的一場森林大火;
又如,那不過是遙遠非洲的一群蝗蟲;
或者是陌生地方的一次旱災;
或者是你不在乎的一個小物種終于滅絕;
抑或,是西伯利亞的一座城市徹底荒棄……
所有這些,你以為都和你很遠,
直到有一天,你身邊也出現了疫情,
你才驀然意識到:
我們長久以來對大自然的摧殘,
正遭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報復,
而這一切,正是因為我們的不在乎。
01
人們源源不斷地向大海排放污水,1/4的海水被污染過,大海不在乎,它沒有停止過一天潮漲潮落;
人們沒日沒夜地將廢氣排向天空,天空不在乎,它沒有停止過一天的日出日落;
人們砍伐樹木,森林不在乎,它甚至會時不時給自己來一場大火;
人類在海灣屠殺海豚,它們不在乎,也許因為它們記憶短暫,隨時準備好將痛苦遺忘。
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,不出門,不上班,連晚會都改成網絡互動。
但人類社會有個特點,無論有什么情況都能有新的辦法應對。過了年,花都開了,昆明的冬天,連葉子都不會變黃,好似什么都沒發生過。
該紅的紅,該綠的綠,也許病毒就從它們身邊飄過,甚至還在它們的懷里小憩,不過它們不在乎,所以花兒還是按時開,春天還是來了。
因為這一切,地球都不在乎。
所以雖然人類知道自己始終和大自然依依相棲的生活,卻從未停止自己索取的腳步,人類利用起自然來,巴不得壓干它的最后一滴血。
自然為我們帶來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,我們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甚至于一呼一吸,無一不與自然息息相關。
但即使自然為人類提供的已經如此之多了,人類還是一心想要的更多,甚少時間去考慮回饋自然,善待自然。
似乎就是因為篤定了地球不會去在乎,大海、森林、冰川、動物、植物……對于地球來說都是可以擁有,卻并不必要的存在。
但人類卻忘了,人類的存在對于地球而言又豈非必要?
02
小曦很喜歡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羅伯特·勞夫林博士所描述的這個地球,這才是我心中它該有的樣子:
它是冷淡的,靜默的,有尊嚴的,自行其事的,
它既不會被誰舉手之勞的摧毀,也不依靠誰的拯救,
它孕育了這樣多種多樣的生命,又對這些生命的喧囂吵鬧無動于衷,這才是我心中那個極酷和極美的藍色的星球。
當然,它對于自己這種美也是無動于衷的。
它殘忍而冷漠,就如它不會因為生命的誕生而歡欣鼓舞,它也不會為人類的滅絕而感到傷心,發出嘆息。
它是慈善而安詳的,它孕育了我們,承載了我們;
它對人類的所作所為無動于衷,卻也對人類的所作所為給出應予的反應,讓我們還有機會撥亂反正。
它不在乎人類向大海排放污水,只是視情況而定的不時來個海嘯、赤潮、臺風;
它不在乎人類向天空排放廢氣,只是會讓溫度不斷上升,讓兩極的寒冰漸漸融化;
它不在乎人類如何砍伐樹木破壞森林,只是會不動聲色的點上一場大火;
......
它也不在乎動物的存亡,就如同不在乎人類的存亡,對于一只蝙蝠就能引起全球范圍擴散的病毒它也一樣默允容忍。
而這一切,都是它在用自己的方式,不斷的提醒著人類,在乎自然,保護環境,不是為了地球,而是為了人類自己。
因為地球不脆弱,脆弱的是人類。
地球不依賴大自然,依賴大自然的是人類自己。
03
人類不去在乎自然,不去保護環境,對于地球并不會有太多的影響,而對于人類來說卻是一步步在自取滅亡。
畢竟地球有的是時間,它不用在乎,而和地球相比,人類并沒有多少時間,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,當然更可怕的是,極少有人愿意去相信這個事實。
地球可以慢慢等,用一萬年的時間來恢復一個動蕩的生態系統,用一千萬年的時間來恢復一次全球的大滅絕,甚至用5億年的時間,把生命從最原始的細胞進化到我們現在的頂峰。
冰川事件是以十萬年為期限定期發生,人類排除的二氧化碳,地球會用數萬年來轉化成巖石,然后它把濃度恢復到現在的水平,也許我們不知道那時候人類是否還存在,但數萬年從地球的地質年代角度出發,這只是非常短暫的,所以它不在乎。
那個時候,它依然不會停止日月交替,四季更迭。
只是,對于人類而言,我們能想象的一切都會不見。
不過這一切,地球都不會不在乎,它只是在人類狂妄自大的企圖改變世界,主宰世界的時候,適時地給出提醒,亦或者警示。
高高在上的看著渺小而不自知的人類,告誡著人類:所謂的自然,它不在乎,但是卻始終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,不發自內心的去善待自然,在乎自然,對它并不會有太大影響,但對人類那便是在走向滅亡。
而這,大概是地球對人類這一物種,最后的憐憫。
04
今年是小曦第六年參與“地球一小時”,最早的時候是在學校的時候接觸到這個活動的,那時候的小曦對于“拯救地球”這件事還充滿了興趣。
因為覺得地球是我們的母親,而那些海嘯融冰都是我們的“母親”在哭泣,在向我們求救。
而如今卻慢慢懂得,無論是關燈一小時,還是關燈一輩子,地球都不會在乎。
那些如小曦一般一如既往在堅持的人,也只是懂得了大自然會在人類肆無忌憚的壓榨中崩塌,這對于地球沒有什么影響,但對于人類卻無異于一把鋒利的屠刀。
所以我們只有發自內心的去在乎自然,善待自然,自然才會源源不斷的給予人類饋贈,善待人類。
就像有一天,你會去反對塑料袋,只是因為討厭它四處亂飛臟兮兮的樣子;
你會去反對砍樹,提倡節約用紙,只是因為喜歡呼吸清新的空氣,而不喜歡生活在灰土揚塵的城市里;
你會去選擇關燈一小時,只是因為你對兩極還有向往,也滿意于現在的氣溫。
......
而不是因為懷抱“超級英雄”的夢想,嘶吼著“保護地球,拯救地球”去行動。
也只有這樣出于自然而然的意圖,才能養成呵護自然的習慣,并將其刻入骨髓;
才能繼續生活在綠樹成蔭的星球上,才能呼吸帶著泥土芬芳草木清香的新鮮空氣;才能繼續源源不斷的獲得自然的饋贈。
自然在乎你;善待自然,善待自己”。
關愛自己,在乎自己的未來,在乎人類共同的未來。